Search

【政府喊了山林解禁,然後呢?】
一年前,我首度參加全國登山研討會,也上台報告了自己發表的論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政府喊了山林解禁,然後呢?】
一年前,我首度參加全國登山研討會,也上台報告了自己發表的論文。當時現場瀰漫著一股不尋常的樂觀氣氛,因為行政院授權張景森政委主持跨部會協調,而他本人也出席了研討會。

「終於!」全國上下的戶外活動愛好者心裡想著,中央總算開始關注山林議題了。這個情緒,爾後在「向山致敬」記者會上迎來了一波高潮。

但現在呢?

.

回想去年,於論文前期的準備階段,除了網路資料之外,我一口氣下載了研討會2001 - 18年的所有文章,尋找是否有人曾探討過我有興趣的主題 (註:商業行為與管理)。

後來的確是找到了幾顆擦邊球,但令我訝異的是:許多山域中存在的問題,十幾年前就有前輩指出過了,然後就處於無限迴圈的狀態──每隔幾年,類似的大主題就會老調重彈,裝入又一批可能從不同角度出發的文章,有幾年的稿量甚至是屈指可數。

身為一個新來的人,我的感受就是:「以前政府根本沒把研討會當一回事。」

.

於2001年出席研討會的岳界前輩,就曾於早年的專論中指出入山管制違憲,但直到去年(2019!)我們才迎來山林開放,而山地也還在逐步解禁的過程中。

2002年的研討會中,就有學者以國外體制為基礎,指出遊憩壓力日益增加造成環境劣化,管理單位並未達成應有的目標,土地分區規劃和實際經營管理上的落差甚大。看看現在,情況有比較好嗎?今年人為衝擊的新聞一一浮上檯面,這才讓林務局手忙腳亂,答案似乎是否定的。

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。所以我才在媒體投書裡面說,歷年來前輩耗費心血撰成的論述,大多都只是被當成貨物放在倉庫裡,因政府不作為而明珠暗投。

.

於是我們要問:國家每年花納稅人的錢辦研討會,可不可以認真看待此事?

山域管理多頭馬車的現狀,總歸是誰也不服誰,難道我們要繼續寄望於搞不清楚狀況的體育署當總管?──若是中央政府不重視此事,那麼我們也不用期待整體山域政策框架上的改變。

去年行政院派了張景森來參加研討會,今年換人主持大局,不知道「他」對山域議題涉獵多少,又會不會再度代表中央出席,表現應有的關注度?

還是說既然無人聞問,就裝作「山林解禁」這個短期專案只剩下善後工作罷了?

且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進入社會數年之後,受「臺灣人一生一定要做的三件事」影響,我以菜鳥之姿跟團登上玉山主峰。那是個天空異常清朗的一月天,日出雲海的美景深深地撼動了心靈,也讓我萌生完登百岳的念頭。 奈何工作忙碌,難得空閒,我逐將這份熱愛轉向了山域歷史、人文與政策,但不久後就發覺臺灣人其實非常缺乏這方面的資訊。於是呢,我創立了以「城市山人」為名的個人媒體,盼望自己能為心愛的山林略效棉薄之力。 我只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山友和都會白領,但我相信透過不懈的努力,一定能讓環境變得更好。
居於城市的我愛爬山,也愛寫山,但不是自然景物與行程紀錄,而是山與人的關係。
View all posts